5到10年,处于缓慢发展上升期,大部分景区凸显结构性不足。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辩论通过《关于减缓发展旅游业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,明确提出限制进入旅游市场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、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等五项建议。
最让人关注的是《意见》将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、钳制消费的战略产业和优先突破,首次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。中国将成为未来最大的旅游国家。
前不久,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回应说,目前,中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4%,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据报道,旅游业综合性强、关联性大、产业链广,需要影响、创造和提升110个相关产业的发展。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,是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对促进文化交流、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,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
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加利(Francesco Franco Galli)指出,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,到2020年,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,人数与法国、西班牙和美国一样多。与此同时,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旅游国家。然而,中国旅游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。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,旅游市场需求小于旅游供给,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短缺。
目前大众消费热点正由观光向观光休闲转变,消费模式灵活多变。然而,长期以来,中国的旅游产品大多是景点,满足了大众娱乐的需求。黄金周期间的交通拥堵凸显了这种结构性短缺。
此外,社会资本很难转移到旅游业,也没有必要的投资和间接融资津贴。因此,中国的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,组织较少,竞争力较强。与其他行业相比,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。
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计算,旅游收入每减少1元,所涉及的行业就能创造4.3元。“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刺激消费,还可以增加第三产业(服务业)的比重。无论是从扩大内需还是调整产业结构,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
应该说这个政策取向很具体。这也很明智。”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学家齐景梅指出。
目前,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,被世界旅游业普遍认为是旅游业爆发式快速增长的阶段。中国刚刚制定了人均一年旅游一次的目标,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,如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,人均旅游次数都超过了七次。近年来,我国高速公路、高速铁路、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放缓,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。
旅游业往往会有新一轮的发展,未来5到10年处于缓慢发展的上升期。在这种情况下,发展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。
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石培华指出:“旅游业地位的提升可以在短期内起到钳制消费宏观调控的作用,从长期来看,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。”石培华回应称,与其他行业不同,旅游业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和广泛的覆盖面,可以构成一长串优势产业链。根据广发证券的说法,在旅游业发展的历史上,很少有许多危机同时加剧的情况 为此,《意见》得出了限制旅游市场准入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、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、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素质建设和旅游市场监管、推进节能环保等五点方向性指导意见。
专家认为,要解决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结构性损失问题,必须加大产品体系建设的投入,优先研发大众旅游产品,以大众市场需求为导向,不断扩大总供给,减少产品种类,丰富产品层次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应更加重视城市休闲娱乐产品、体育健身娱乐产品、乡村旅游产品,打造旅游休闲度假新热点,构建文化旅游消费新亮点。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、有序推进出境旅游的同时,要扎根国内旅游,满足多方面的市场需求,减缓度假娱乐设施建设,促进经济型酒店发展,研发符合大众休闲娱乐市场需求的乡村酒店、汽车旅馆、度假营地等产品。
为了改善市场化严重不足的状况,上述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回应,首先要跨越社会资本向旅游业转移的政策壁垒,构建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创造力的政策环境。要用现代资本理念打造旅游产权交易平台,让社会资本在旅游业中流动。其次,推进旅游融资机制创新,大力发展旅游资产评估、旅游贷款等旅游金融服务组织,为乡村旅游和中小旅游经营者构建可信的融资渠道,利用市场子集资金推动旅游业市场化发展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警告说,旅游资源没有区域化和个性化,景点的管理和建设没有不完善的法律法规,不同地方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,因此需要一个完整的制度环境过程。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官网app-www.cn-wangshi.com